「憋不住尿」是自然老化還是病?泌尿科專家教你如何擺脫尿失禁困擾!
「憋不住尿」是自然老化還是病?泌尿科專家教你如何擺脫尿失禁困擾!
生活中許多中老年人都有過「憋不住尿」的經歷,剛感到尿急,沒等走到廁所,尿就漏出來了。許多長者認為這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發生的情況。然而,泌尿科專家提醒:「憋不住尿」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,而是一種需要重視的慢性病——膀胱過度活動症(Overactive Bladder, OAB)。根據統計,每6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症,常見症狀包括尿急、尿頻、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。
膀胱過度活動症的危害與影響
1. 生活品質的嚴重下降
膀胱過度活動症的患者常因尿急、尿頻等症狀,生活受到極大限制。許多人不敢多喝水,出門必須攜帶尿墊,甚至因擔心尿失禁而減少社交活動。這種情況不僅影響日常活動,還可能導致焦慮、沮喪等負面情緒,嚴重者甚至引發抑鬱症。
2. 身體健康的潛在威脅
長期尿失禁會導致局部皮膚受到尿液侵蝕,增加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,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腎臟功能。此外,夜間頻繁起夜也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和骨折的風險,尤其在寒冷的冬季,症狀可能更加明顯。
3. 心理與社交的雙重壓力
膀胱過度活動症不僅影響身體健康,也對患者心理造成沉重負擔。許多人因擔心異味或尷尬而拒絕參與社交活動,逐漸與社會脫節,甚至影響夫妻關係與性生活。
如何有效治療與預防膀胱過度活動症?
1. 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
許多患者因羞於啟齒或誤以為這是正常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。實際上,膀胱過度活動症是可以治療的。一旦出現尿頻、尿急等症狀,應盡早到正規醫院泌尿科進行檢查,以免病情惡化。
2. 非藥物治療:盆底肌訓練與生活調整
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,可以透過加強盆底肌功能訓練來改善症狀。例如,每日進行提肛運動、調整飲水量、定時排尿等方法,都能有效緩解尿急與尿頻的症狀。
3. 藥物治療與手術介入
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,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M受體拮抗劑(如得妥)來緩解症狀。若保守治療無效,則可考慮手術治療,例如膠原注射法、補片吊帶法或TVT法等,這些方法對於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有效。
日常保養與預防建議
1. 飲食與飲水的調整
患者應避免攝取刺激性飲品,如咖啡、濃茶等,以免加重膀胱刺激。同時,應適量飲水,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,並多攝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,預防便秘引起的腹壓增高。
2. 生活習慣的改善
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,強化核心肌群與盆底肌,有助於改善泌尿系統功能。此外,避免長時間久坐,並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,能有效減少尿失禁的發生。
3. 心理支持與社交參與
患者應積極尋求家人與朋友的支持,並參加相關的社交活動,避免因疾病而產生孤獨感。若感到心理壓力過大,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,以維持身心健康。
膀胱過度活動症自測表
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自測表,幫助您初步判斷是否可能患有膀胱過度活動症(OAB)。若問題3(尿急)的得分在2分以上,且總得分在3分以上,建議盡快就醫。
問題 | 0分 | 1分 | 2分 | 3分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尿急 | 無 | 偶爾 | 經常 | 總是 |
尿頻 | 無 | 偶爾 | 經常 | 總是 |
夜尿 | 無 | 偶爾 | 經常 | 總是 |
總結
「憋不住尿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,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深遠影響。然而,透過早期診斷、適當治療與日常保養,患者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症狀,重拾健康與自信。若您或家人有相關困擾,請務必盡早就醫,並參考專業資源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。
更多關於泌尿系統健康的資訊,請參考這裡。